本網站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間遭到黑客入侵以致未能正常運作約三星期,現已修復完畢恢復正常 。 這是本網站自2014年建立以來第三次遭到黑客入侵致未能正常運作,道機不知道今次是玩樂性質的惡作劇、隨機的不幸、還是甚麼特別警告,作為網站內容唯一的建立者, 網站被破壞,不可能不心痛的,只是今次多了一點憤怒與煩厭,唯望不要太快迎來第四次… 最後老土的說一句:凡事太盡,緣分誓必早盡~

Read More

最近因為以巴的衝突,原本不留意時事及歷史,遠離衝突地區相當遠的部份民眾繼俄烏戰爭之後,又再次割裂成兩個陣營,在網絡上延續無硝煙的戰爭。   有朋友問道機支持那一方?

Read More

 1)微辣前經理人輕生事件。 如果認為微辣前經理人阿晶的死是受到她前公司同事的言語暴力、網絡欺凌所致,那麼最近一些網絡KOL和網民,在網絡上說是為阿晶復仇而對她前公司同事所施加的粗暴言語應該算是甚麼?

Read More

我不懂得音樂,也沒有去研究音樂,不記得是甚麼原因觸發,我大概在高中時期便開始喜歡上純音樂(說「純音樂」不知是否正確,總之是沒有歌詞,只有旋律的音樂)。雖然當時每日課後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而弄得筋疲力盡,但我久不久也會抽時間獨個兒去圖書館借一些古典音樂及當代的純音樂CD回家聽,到了着迷處,甚至會犧牲原本買玩具模型的零用錢來轉購CD。

Read More

本篇文章必定得罪不少人,特別是女性讀者,慎讀! 本篇文章只代表本人立場及所了解的現實情況,非專為同類立場人士開脫,如有不滿,請在其他渠道宣泄,千萬不要來信指責,本人一律不回,謝謝!   幹我們這一行,久不久便會遇上客戶或朋友來詢問愛情問題,外行人或許會以為女士們會佔上絕對的百分比,我不知道別的命理師是怎樣的情況,但找上我的男士並不少,我沒有認真的去計算,粗略估計應該有四(男)六(女)之比,至少也不會少於三(男)七(女)分。 來問的男士與女士的最大分別,是問題的先後次序,通常男士會將愛情問題押到最後才發問,而女士很多時劈頭第一個問題已是與愛情相關。   我雖然是一個沒甚麼戀愛經驗的已婚中年男人,但在我的人生中卻巧合地認識不少充滿戀愛及婚姻問題的老少男女。當中有異國戀、同性戀、三度婚姻、訂好酒席後悔婚的…等等,至於別人的第三者、再婚的、沒有感情的婚姻之類的,數也數不清了,所以早前看到(中國)香港於2020年的離婚率有58%時,我並沒有太大的驚訝。當然這個數據的出現是因為疫情原因,從而令到作為分母基數的結婚人數減低所致。據近年的數據顯示,三成的離婚率是較為貼合的數字。此數據孰高孰低見仁見智,但要達成這個離婚率,先決條件是要在結婚和離婚都要非常容易的社會才能促成。由此可知,術數上是沒有一條必然的方程式來推算結婚和離婚那一紙公文的,不同年代、不同社會看待婚姻的意義不同,結果便不同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些社會是不怎麼介意同性戀者,甚至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婚姻在當地是具有法律效力及責任的。而有些社會則非常反對同性戀關係,極端分子更會傷害同性戀者。可以想像,同性戀者在這兩種社會的生活模式和與伴侶的對待關係必然有著巨大的差異。試假設A與B是相同八字的同性戀者,生活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社會的A,已結婚和離婚數次的時候,生活在反同性戀社會的B可能只是和伴侶在「地下」吵罵數次而已。正如過往在一孩政策下的社會,術數上推算孩子數目的法則便會「失效」。 另一方面,三成的離婚率亦反映出嚴重婚姻問題的普遍程度,大家可要知道,離婚是整個婚姻關係的最後一步了。   給別人算命久了,便會發現很多人結婚是基於利益的捆綁,或是種種現實生活的考量,例如趕在適婚年齡生育下一代便是一個重大的因素。而有些婚姻關係其實不過是為了給父母家人一個交代,只是剛好身邊有人願意與自己締結婚約罷了。在我個人看來,真正有愛的感情是很難消逝的,但如果是因為某些現實既定條件而結合的話,只要這些條件出現變遷,就隨時說散就散了,所以現在年紀大了,反而更欣賞一些勇敢去追求愛情的第三者。   我有一個認識了二十年的女性朋友,她認識她現任的男友時,以為自己是他唯一的另一半,約在半年後始發現她自己原來是「阿四」,而且是名副其實的「阿四」,因為她男友還有另外三名較其更早認識並一直在發展中的女友… 在得悉這件事後,她不單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起了爭奪之心。為了希望獨佔男方,她耍了一些戲劇式的手段去懷上男方的骨肉,最後亦成功誕下胎兒。她一心以為自此之後男方會專心一意地待她,但結果並不能如其所願,除了嬰兒出生後的頭一兩年獲得較多關注外,其他情況大致如舊。所以最後她決定「死心」,死心蹋地的去當這個「阿四」。 他們雖然沒有結婚,但小孩是採用男友的姓氏,出世紙上父親一欄也是男友的名字。她的生活有點與在職單親媽媽相似,自己日常上班工作,小孩及家中繁瑣雜事則主要交給外傭處理。與真正的單親家庭較好的分別是,當小孩遇上最好有爸爸出席的活動時,男方偶爾也會出席,男方會不定期逗留在家,亦會分擔部份家庭生活開支。 她與這個男人相識近十年,至今也沒有離開這個男人,因為帶着恨的同時,始終也帶着愛。在包括她以內的五、六人,我們彼此相識超過二十年的朋友圈中,雖然話題會出於好奇而經常圍繞她,但沒有人會取笑她,更沒有人會替她不忿或替她惋惜,因為我們知道,她有自己的理由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方式去愛自己想愛的人。   或許有人會認為以上個案難以接受,但事實上這種情況並不罕見,有些個案可能就在你身邊,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而你之所以不知道,可能正是因為你的朋友認為你難以接受,才沒有跟你說罷了。   自己的感情基本上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你介意別人的眼光,其實最多都只是與在關係中的親朋戚友有關,跟旁人甲乙丙是絲毫不相干的。 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同意感情上是沒有對錯,但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夠妥善處理?感情上所謂的對錯絕大部份是來自世俗的道德觀念,道德觀念會因為社會不同、時代不同、身份不同、種族不同…而有所不同,自古至今都不停在變。   感情就是感性的事情,我反而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寧願跟自己不愛,甚至沒多少喜歡感覺的人生活在一起,原因只是因為對方可以提供物質生活給自己。 正所謂有得必有失,當理性過了頭的時候,便注定與愛情絕緣。同樣道理,凡事以感情先行的戀愛腦,挫折總在前頭。無論如何,最重要是「食得鹹魚抵得渴」,清楚並接受所衍生的後果便可以了。   最後,來談談道機經常會被問及的兩項問題,「跟他/她在一起有沒有問題?」(夾不夾?)、「他/她這個人是否值得去愛?」(有沒有回報?) 當然,在八字上自有八字的計算方式,但在這裏提一提大家,千萬不能只按原局八字推算,否則碰壁的機會相當大。如果你看見別的師傅只憑雙方的原局便下定論,你便要小心衡量,因為人與人相處的好壞變化是有時間性的,只要牽涉及時間的問題,便必須要將雙方的大運一同考慮,推及仔細處,更應將流年加在一起運算。即使是占卜,也有着同樣道理,占卜的結果只是占卜的一刻當下的情況,但人的外內境況是會隨時隨地而變的,所以占卜戀愛問題的結果只有非常短期的參考作用。   雖說玄學上有玄學上的建議,但聽不聽從則是個人選擇。撇下玄學,「跟他/她一起有沒有問題」這條問題應該本就由雙方一起來承擔的。雙方有沒有明白到將來可能會面對的考驗?最差的結果會如何?雙方有沒有克服問題的決心等…? 假若對方看見困難已經退縮,你自己又如何單方面處理問題呢?而若然大家都願意接受的話,那已經不再需要考慮問題本身,而是一起找出解決方法了。   至於「是否值得去愛」的問題,說穿了就是與各種人事物的價值比較,是更趨於個人價值觀的問題。不過,是不是也應該要考慮,他/她值不值得你去愛的同時,當他/她也愛你的時候,你是否也希望得到對方的愛?   沒有人是完美的,自然便沒有完美的另一半。對方是世上的獨一無二,同樣地,你也是世上的獨一無二。 年齡?身份?地位?能力? 愛,從來都不談這些的。   沒有勇氣,何以談愛?    

Read More

  離開校園已經廿年了,雖然記憶早就變得模糊,甚至已記不清很多同學及師長的名字,但偶爾仍會夢到在學時的種種。 最近有一晚不知怎的,忽然夢到一位離校後已沒有聯絡的男同學,不過起來後已忘卻了夢中的主要內容,只記得大家也都正在穿著那套純白的夏季校服…   藉這個穿越時代的夢,讓我回想起青蔥歲月的一些羞澀與荒唐事,那些旁人嗤之以鼻的驕傲與失落,我仍安放在心底裡一個永不被割捨的位置,敬這一套純白的夏季校服!~   舊同學呀~~舊同學們~~ 你們還好嗎?~~     《盛夏》毛不易   那是日落時候輕輕發出的嘆息吧 昨天已經走遠了 明天該去哪啊 相框裡的那些閃閃發光的我們啊 在夏天發生的事 你忘了嗎 鐵道旁的老樹下 幾隻烏鴉 叫到嗓音沙啞 卻再沒人回答 火車呼嘯著駛過 駛過寂寞或繁華 曾經年輕的人 也想我嗎   就回來吧 回來吧 有人在等你啊 有人在等你說完那句說一半的話 就別走了 留下吧 外面它太複雜 多少次讓你熱淚盈眶卻不敢流下   鐵道旁的老樹下 幾隻烏鴉 叫到嗓音沙啞 卻再沒人回答 火車呼嘯著駛過 駛過寂寞或繁華 曾經年輕的人啊 也會想我嗎   就回來吧 回來吧 有人在等你啊 有人在等你說完那句說一半的話 就別走了 留下吧 外面它太複雜 多少次讓你熱淚盈眶卻不敢流下 可時光啊 不聽話 總催著人長大  這一站到下一站旅途總是停不下 就慢慢的 忘了吧 因爲回不去啊   那閉上眼睛就擁有了一切的盛夏     幾年前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哭紅了眼,喚起了積存已久的歡樂與憂愁…   如今離家自立亦將近廿年了,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得到的,失去的,擁有的,渴望的…   一切都過去了, 一切都還在前面~    

Read More

   *先此聲明,我不是曼聯球迷,也不是C朗的fans,無論是從足球觀賞角度還是個人風格來說,在C朗與美斯之間,我更傾向於美斯。但在美斯之外,我更喜歡巴西的朗拿度、意大利的迪比亞路、法國的施丹,這些上一代的球員,在我心目中是無法取代的。從我喜歡球員類型的方向可以看出,我是不會喜歡上C朗的,我喜歡的都是既有出眾的能力,又能夠經得起挫折後重新振作,內心強大而不會極端自我中心的人,所以請不要將我下文支持他的言論而強行判我入「朗迷」的行列,謝謝!   我十多歲的時候曾經是香港體育學院足球隊的一份子,從小便有看足球比賽與踢足球的習慣,所以一直也有留意足球界的新聞與評論,適逢世界盃,今次來說一說最近足球界的我見我聞。2022年11月,足球界爆出了震驚世界球壇的新聞,五屆世界足球先生C朗拿度接受了專訪,內容談及到他上年回歸曼聯後至今的種種情況,包括兒子夭折、曼聯內部人事管理與球會日常運作的問題。這專訪之所以格外受到外界關注,除了因為C朗拿度的高知名度外,亦由於他當時仍然是曼聯的球員。   C朗的專訪內容於此不贅,在我來看,內容其實沒什麼特別,C朗提到的問題與外界一直猜測的基本沒什麼兩樣,他的高傲態度亦一如既往的一致。但在內容曝光後,絕大多數香港球迷對C朗的評價卻竟然是十分負面的,有很多自稱「朗迷」、「曼迷」均表達對此君極度失望,這一點才是讓我感到最詫異的。 不知為何,我不單沒有這種負面感受,反而認為這個正正就是C朗拿度,我看到的是,他在力挽狂瀾,不過今次的對象並不是他自己身處的球隊,而是他自己本人。不過香港球迷的反應的確影響了我,雖然看了10多年C朗拿度比賽(當然不是每一場),也從Netflix 看了有關他的紀錄片《我是洛迪古斯(I am Georgina)》,但畢竟還是沒有很了解他的場外新聞,我便懷疑自己是否有某些很重要的東西忽略了而不知道。於是我便去查看英語世界的評論,結果,我放輕鬆了。在這裏由我說出是不公允的,大家自行去看看便可了解到世界的另一面是如何去看待這件事。   究竟是什麼造成大家看法的分歧?在香港球迷的評論中,有不少人認為,無論任何情況,球員均必須絕對服從教練,必須絕對服從球會。 然而,一間球會最重要的資產往往是球員,球員的表現及價值很大程度地反映了球會的價值,但球員能否適當地表現,又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教練及球會的方針。球員可以幫助球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樣地,球會亦可以幫助球員創造更大的價值,球員與球會實際上是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關係。放於一國、一地、一間企業,球員不就是香港近來常說的「人才」嗎?香港人應該很明白才對。 足球運動越來越趨向商業化是毋庸置疑的,商業化即是要獲得盈利,然而要獲得盈利並不一定要通過勝出比賽才能達成的。自格拉沙家族收購曼聯後的經營方式一直為曼聯球迷所垢病是不爭的事實,球員買賣與教練轉換的操作都非常奇怪,為什麼近年的曼聯成為了球星墓地?如果比賽贏輸與否對經營方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一環? 明明是大多數人都看得見曼聯這間球會出現了問題,只是一直以來沒有一個擁有頂級地位,舉世知名的球員會撕破臉去搗穿這道失色的老牆罷了。   網上圖片:C朗拿度簽名   雖然我談不上喜歡C朗,但我還是非常欣賞他在足球界的貢獻,此外更佩服他為了保持身體狀態而嚴以律己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對勝利、對成為最佳球員的強烈執着。 在競技世界裏,勝出比賽能夠蓋過一切問題。對於習慣在競技場上勝利的他,以往合作的都是世上最頂尖的教練及團隊,回歸曼聯後卻發現球會現在只是徒具虛殼,無論在那一方面,要成為最佳的一人、一員、一隊已不再可能。可是他的鬥心並沒有隨着歲月及環境而被消磨,又奈何衰退中的身體已沒有時間再浪費,或許正是這種種因素的驅迫,才急着發表了在一些人眼中不顧全大局的言論,是為近月不濟的表現作推委也好,還是向世界說曼聯不值得擁有自己也罷,他做出了他認為應該要做的事。   2016 歐洲國家盃決賽傷出後可以站在教練區指揮隊友、兒子夭折會收到英國王室來信慰問、在社交媒體平台Instagram擁有最多關注者…等等,有他這樣的社會地位與財富還會説出心底話的還有多少人?但這個就是C朗拿度,這個才是C朗拿度,他本就是這樣的人,他本就是一個喜歡成為焦點的人,他本就是一個會經常埋怨別人的人,他有不服輸的性格,他有扭轉敗局的能力,他的性格魅力亦有此而來,以往喜歡他的人不可能看不到他的這些特點的,現在卻因為兩三個月的狀態下滑及一個專訪內容反過來討厭他、指責他,球迷呀~球迷…球迷…… 這個時候接受此類訪問絕不是聰明成熟的做法,但人不會總是、總要在做聰明成熟的事,C朗不可能不知道後果的。大家都是人,都或許曾因為某些人、某些事而有盲目衝動的時刻,只是最後的選擇人不盡同而已。   再努力推遲的黃昏也有到來的一刻,他應該回不去曼聯了,他在嘗試拯救自己,但他卻可能成為拯救曼聯靈魂的那個男人。   PS 1 : 有關足球題材,我小時候看的一套漫畫《足球小將》,當中戴志偉的黃金拍檔泰萊曾經說出的一句話,對我人生的影響非常深遠:「做了而後悔總比不做而後悔較好。」     PS 2 :本文純粹發表個人對C朗拿度的感受,讀者如有任何不認同的地方或另有個人觀點,也請不要來郵抒發己見,一律不回,謝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