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校園已經廿年了,雖然記憶早就變得模糊,甚至已記不清很多同學及師長的名字,但偶爾仍會夢到在學時的種種。 最近有一晚不知怎的,忽然夢到一位離校後已沒有聯絡的男同學,不過起來後已忘卻了夢中的主要內容,只記得大家也都正在穿著那套純白的夏季校服…   藉這個穿越時代的夢,讓我回想起青蔥歲月的一些羞澀與荒唐事,那些旁人嗤之以鼻的驕傲與失落,我仍安放在心底裡一個永不被割捨的位置,敬這一套純白的夏季校服!~   舊同學呀~~舊同學們~~ 你們還好嗎?~~     《盛夏》毛不易   那是日落時候輕輕發出的嘆息吧 昨天已經走遠了 明天該去哪啊 相框裡的那些閃閃發光的我們啊 在夏天發生的事 你忘了嗎 鐵道旁的老樹下 幾隻烏鴉 叫到嗓音沙啞 卻再沒人回答 火車呼嘯著駛過 駛過寂寞或繁華 曾經年輕的人 也想我嗎   就回來吧 回來吧 有人在等你啊 有人在等你說完那句說一半的話 就別走了 留下吧 外面它太複雜 多少次讓你熱淚盈眶卻不敢流下   鐵道旁的老樹下 幾隻烏鴉 叫到嗓音沙啞 卻再沒人回答 火車呼嘯著駛過 駛過寂寞或繁華 曾經年輕的人啊 也會想我嗎   就回來吧 回來吧 有人在等你啊 有人在等你說完那句說一半的話 就別走了 留下吧 外面它太複雜 多少次讓你熱淚盈眶卻不敢流下 可時光啊 不聽話 總催著人長大  這一站到下一站旅途總是停不下 就慢慢的 忘了吧 因爲回不去啊   那閉上眼睛就擁有了一切的盛夏     幾年前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哭紅了眼,喚起了積存已久的歡樂與憂愁…   如今離家自立亦將近廿年了,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得到的,失去的,擁有的,渴望的…   一切都過去了, 一切都還在前面~    

Read More

  轉眼又一年了,又來到立春,又是發表新一年預測的時候,但在此之前,道機先回應某位讀者的來信,望能解開其心中騷怨。   2022年對於很多中國人或是(中國)香港人來說,都不是容易的一年,該讀者來信質疑,為什麼中國於2022年發生了那麼多「不如意」事,我卻只預測了「國際地位躍升,外交上會得到正面的評價與回應」的部分,其餘卻隻字未提,更說絲毫不認同我的預測。

Read More

   *先此聲明,我不是曼聯球迷,也不是C朗的fans,無論是從足球觀賞角度還是個人風格來說,在C朗與美斯之間,我更傾向於美斯。但在美斯之外,我更喜歡巴西的朗拿度、意大利的迪比亞路、法國的施丹,這些上一代的球員,在我心目中是無法取代的。從我喜歡球員類型的方向可以看出,我是不會喜歡上C朗的,我喜歡的都是既有出眾的能力,又能夠經得起挫折後重新振作,內心強大而不會極端自我中心的人,所以請不要將我下文支持他的言論而強行判我入「朗迷」的行列,謝謝!   我十多歲的時候曾經是香港體育學院足球隊的一份子,從小便有看足球比賽與踢足球的習慣,所以一直也有留意足球界的新聞與評論,適逢世界盃,今次來說一說最近足球界的我見我聞。2022年11月,足球界爆出了震驚世界球壇的新聞,五屆世界足球先生C朗拿度接受了專訪,內容談及到他上年回歸曼聯後至今的種種情況,包括兒子夭折、曼聯內部人事管理與球會日常運作的問題。這專訪之所以格外受到外界關注,除了因為C朗拿度的高知名度外,亦由於他當時仍然是曼聯的球員。   C朗的專訪內容於此不贅,在我來看,內容其實沒什麼特別,C朗提到的問題與外界一直猜測的基本沒什麼兩樣,他的高傲態度亦一如既往的一致。但在內容曝光後,絕大多數香港球迷對C朗的評價卻竟然是十分負面的,有很多自稱「朗迷」、「曼迷」均表達對此君極度失望,這一點才是讓我感到最詫異的。 不知為何,我不單沒有這種負面感受,反而認為這個正正就是C朗拿度,我看到的是,他在力挽狂瀾,不過今次的對象並不是他自己身處的球隊,而是他自己本人。不過香港球迷的反應的確影響了我,雖然看了10多年C朗拿度比賽(當然不是每一場),也從Netflix 看了有關他的紀錄片《我是洛迪古斯(I am Georgina)》,但畢竟還是沒有很了解他的場外新聞,我便懷疑自己是否有某些很重要的東西忽略了而不知道。於是我便去查看英語世界的評論,結果,我放輕鬆了。在這裏由我說出是不公允的,大家自行去看看便可了解到世界的另一面是如何去看待這件事。   究竟是什麼造成大家看法的分歧?在香港球迷的評論中,有不少人認為,無論任何情況,球員均必須絕對服從教練,必須絕對服從球會。 然而,一間球會最重要的資產往往是球員,球員的表現及價值很大程度地反映了球會的價值,但球員能否適當地表現,又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教練及球會的方針。球員可以幫助球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樣地,球會亦可以幫助球員創造更大的價值,球員與球會實際上是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關係。放於一國、一地、一間企業,球員不就是香港近來常說的「人才」嗎?香港人應該很明白才對。 足球運動越來越趨向商業化是毋庸置疑的,商業化即是要獲得盈利,然而要獲得盈利並不一定要通過勝出比賽才能達成的。自格拉沙家族收購曼聯後的經營方式一直為曼聯球迷所垢病是不爭的事實,球員買賣與教練轉換的操作都非常奇怪,為什麼近年的曼聯成為了球星墓地?如果比賽贏輸與否對經營方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一環? 明明是大多數人都看得見曼聯這間球會出現了問題,只是一直以來沒有一個擁有頂級地位,舉世知名的球員會撕破臉去搗穿這道失色的老牆罷了。   網上圖片:C朗拿度簽名   雖然我談不上喜歡C朗,但我還是非常欣賞他在足球界的貢獻,此外更佩服他為了保持身體狀態而嚴以律己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對勝利、對成為最佳球員的強烈執着。 在競技世界裏,勝出比賽能夠蓋過一切問題。對於習慣在競技場上勝利的他,以往合作的都是世上最頂尖的教練及團隊,回歸曼聯後卻發現球會現在只是徒具虛殼,無論在那一方面,要成為最佳的一人、一員、一隊已不再可能。可是他的鬥心並沒有隨着歲月及環境而被消磨,又奈何衰退中的身體已沒有時間再浪費,或許正是這種種因素的驅迫,才急着發表了在一些人眼中不顧全大局的言論,是為近月不濟的表現作推委也好,還是向世界說曼聯不值得擁有自己也罷,他做出了他認為應該要做的事。   2016 歐洲國家盃決賽傷出後可以站在教練區指揮隊友、兒子夭折會收到英國王室來信慰問、在社交媒體平台Instagram擁有最多關注者…等等,有他這樣的社會地位與財富還會説出心底話的還有多少人?但這個就是C朗拿度,這個才是C朗拿度,他本就是這樣的人,他本就是一個喜歡成為焦點的人,他本就是一個會經常埋怨別人的人,他有不服輸的性格,他有扭轉敗局的能力,他的性格魅力亦有此而來,以往喜歡他的人不可能看不到他的這些特點的,現在卻因為兩三個月的狀態下滑及一個專訪內容反過來討厭他、指責他,球迷呀~球迷…球迷…… 這個時候接受此類訪問絕不是聰明成熟的做法,但人不會總是、總要在做聰明成熟的事,C朗不可能不知道後果的。大家都是人,都或許曾因為某些人、某些事而有盲目衝動的時刻,只是最後的選擇人不盡同而已。   再努力推遲的黃昏也有到來的一刻,他應該回不去曼聯了,他在嘗試拯救自己,但他卻可能成為拯救曼聯靈魂的那個男人。   PS 1 : 有關足球題材,我小時候看的一套漫畫《足球小將》,當中戴志偉的黃金拍檔泰萊曾經說出的一句話,對我人生的影響非常深遠:「做了而後悔總比不做而後悔較好。」     PS 2 :本文純粹發表個人對C朗拿度的感受,讀者如有任何不認同的地方或另有個人觀點,也請不要來郵抒發己見,一律不回,謝謝!

Read More

  在本篇文章開始之前,本人先表明立場,道機並不認識今屆2022年度任何一位決賽場上的參選港姐,我對她們的外型均沒有特別的好感或反感,在比賽前也沒有去詳細了解過她們的背景及新聞,只是偶爾在社交媒體上看過她們片面的消息。我並沒有看這次比賽的現場直播,而是在比賽數天後點播回看的。

Read More

   人與人的相遇是很奇妙的, 什麼時候會有什麼人出現在生活中,什麼人會在什麼時候離開, 似是隨機的偶然, 又像是某種特定的編排。   《出現又離開》— 梁博   我和你 本應該  各自好 各自壞  各自生活的自在  毫無關聯的存在  直到你 出現在  我眼中 躲不開  我也佔領你的心海  充實著你的空白  為何出現在彼此的生活又離開  只留下在心裡深深淺淺的表白  誰也沒有想過再更改  誰也沒有想過再想回來  哦 我不明白  我和你 不應該  製造感覺 表達愛  試探未知和未來  相信那胡言一派  當天空暗下來  當周圍又安靜起來  當我突然夢裡醒來  就等著太陽出來  為何出現在彼此的生活又離開  只留下在心裡深深淺淺的表白  誰也沒有想過再更改  誰也沒有想過再想回來  哦 我不明白  我們緊緊相擁  頭也不抬  因為不想告別  就悄然離開  不用認真的說  多捨不得你  每一個未來  都有人在  每一個未來  都有人在    那你無需感慨 我別徘徊 因為誰也沒有想過再更改 誰也沒有想過再想回來     時值秋月初缺,睹月更思人。 月有圓缺,復圓缺。人有離合,終別離。     […]

Read More

蘇東坡一生創作了大量而且題材廣闊的文學作品,歷朝歷代對他個人,以及他的作品都有相當豐富的研讀,所以我們不難去認識,甚至去了解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著力即差」是蘇東坡生前的最後一句說話,因此很多人認為此句別具意義,更有說法這是蘇東坡對人生的終極領悟。大家大致的解釋是:太努力,太用力地做事反而容易有差錯,所以做人要隨緣、隨遇而安。   有以上的理解,主要是以人生仕途成敗的結果論作為出發點,並著眼在蘇東坡不斷走下坡的官宦生涯,認為他以此句總結自己在官場中的體驗來比喻人生。 觀乎蘇東坡一生的起落,如單憑「著力即差」這四個字去理解的話,表面上的意思的確大概如此。不過假若道機也是如此理解,自不會特地去拾人牙慧來發表這篇文章。 本文亦如以往一眾解讀一樣,本人的理解與各家的看法有著明顯的落差,認同與否則留待讀者們的仁智了。   要理解「著力即差」的真正意思,首要先看此句的出處。網上搜得多個地方如《東波紀年錄》、《清波雜誌》、《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等都有相近的記載,由於當中並未發現意義上的分歧,所以我也沒有考證,相信應該沒有什麼異議,大致的記載如下:   琳叩耳大聲曰:「端明宜勿忘(西方)。」 公曰:「西方不無,但個裏著力不得。」 錢世雄曰:「至此更須著力。」 答曰:「著力即差。」   琳-僧友維琳方丈 錢世雄-詩友,常州詩人   這段記述了蘇東坡在彌留之際時回應維琳及錢世雄的對話,先是維琳提醒蘇東坡不要忘記西方極樂世界,蘇東坡則回應他,自己知道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但不是使力就能到達。之後錢世雄督促蘇東坡,現在這個地步更需加把勁,蘇東坡作出最後的回應:「著力即差」。之後這位絕世大文豪便溘然而逝。   這段簡短的對話看似簡單,但一般人去解讀,幾乎可以肯定會出現誤差,因為這不是智慧高低的問題,而是知識範疇的問題。 主要原因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當時的語境、人物身份及其人生經歷才能明白整段對話的真正意思,而當中有兩個重點正是關鍵所在。   第一. 這裏有位身份非常特殊的人物-和尚,為什麼維琳提醒蘇東坡勿忘西方? 因為在佛教裡頭的某些冀望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的宗派(並不是所有),會主張教徒經常口念及心諗去與西方極樂世界進行連接,特別是當人在臨終前尚有意識間,便更需加強口念及心諗相關的咒或念頭如「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主)以求獲得接引到當處。由此得知,錢世雄著蘇東坡「更須著力」,錢亦應是佛教徒,或至少有相關知識。   第二. 據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的描述及有關記載,蘇東坡日常是有打坐/冥想的習慣,而且他有自己一套獨特的呼吸法。這點讓我們知道,他對打坐/冥想的方式有要求,相信是他的這種方式可以讓他進入某種狀態或境界。 要真正了解打坐/冥想,必須要有打坐/冥想的經驗,正如要知道蘋果是什麼味道,一定要吃過蘋果才知道,任何文字的表述或意譯,都只會是過猶不及。而打坐/冥想的方法有很多種,打坐/冥想能夠讓人進入什麼狀態或境界,亦只有嘗試過的人才知道。有不少人是為了進入某種特殊狀態或境界才去打坐/冥想,但要進入那些特殊狀態或境界並不是一定要保持某類靜坐坐姿,站、睡、臥也是其中一種,亦正如蘋果有很多品種,而食法更多不勝數,味道各有不同,但蘋果仍然是蘋果,這點對於沒有打坐/冥想經驗的人來說,是先需要有的概念。 道機只有十多年打坐/冥想的經驗,層次與資歷均尚淺,但清楚知道如果要能夠進入最基本的層次-「入定」,「著力」便必然會失敗。而如果過分「著力」於某個部位或要穴,甚至會令該處帶來損害,嚴重者更可能引致「走火入魔」的情況出現。有練過氣功,或要意守某處之類等打坐功法的人應該非常明白道機在說什麼。 要打坐/冥想有快速效果,有一個非常吊詭的訣竅,就是我們俗語口中的「既集中,又放鬆」。打坐/冥想講求的不是完全不著力,但卻正正是「著力即差」。     我不是佛教徒(亦不是道教徒),但我尚算認識不少佛教徒,亦認識幾位高僧,雖說佛教被喻為世界上最包容的宗教之一,然而從我認識的他們眼中,佛教的世界觀就是世界的全部。   據以上兩點分析,蘇東坡彌留間的「西方不無,但個裏著力不得。」、「著力即差」,只是回應維、錢二人並非「著力」便可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他與維、錢認知上的分別。我相信蘇東坡自己認為真要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進入類似打坐/冥想時的特殊狀態才會更為適合、更能夠得到連接,這才是「著力即差」的原意。 當然,道機不是蘇東坡,我只是以我的個人體悟去理解蘇東坡這句說話,因為世上只有蘇東坡自己才能肯定當中的意思。   古今對蘇東坡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他絕對是我最喜愛的文人,沒有之一。在我心目中遠沒有其他文人能跟他比得上,因為無論在愛情、交友、成敗、日常生活的快樂條件等人生重要的價值觀上,我自己亦有極之接近的取向。無論他在人生最後的日子有多豁達,我深信他的官宦生涯始終是他人生最大的遺憾,但沒有這段日子,就活不出這樣的蘇東坡,也不會有一些既入世又出世的作品傳頌千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