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多變傷、官多變鬼(殺)、印多變梟?道機解
最近有學生問到,食多是不是會變傷?官多是不是會變殺?同類十神多的時候是不是會出現質變?
於是道機反問,甲多會不會變乙?寅多會不會變卯?大家既同屬一種五行,而且十神的原身不就是天干地支嗎?
另外,橙多會不會變蘋果?香蕉多又會不會變青瓜?反正大家都同屬蔬果類~
學生配合地乾笑,狀若有所得,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道機的回答雖然帶點玩笑成份,但相信以上內容絕對值得習八字者反思,所以便拿來與大家分享。
坊間有一種理論說,食多變傷、官多變鬼的原因是來自「量變造成質變」。
那麼,道機想知道,多少數量的食神會變成傷官?又多少數量的官星會變成鬼/七殺(有人、有門派認為「鬼」不等於七殺,「鬼」比七殺更邪惡有害,威力更大。通常這類人、門派會再將印星分為正印、偏印及梟)
「多」的標準又是從何而來的?
而當…有印星來制食傷、化官殺時又變不變?假如適逢再遇財星來破印還變不變?
另外…多少個橙才會變成蘋果,…又多少隻香蕉才會變成青瓜?
網上圖片:
給需要真相的人:圖片當然是假的
我們要認同一種理論是否成立,至少要通過一些邏輯思辨,如果在沒有其他外力影響、外在環境的改變下只憑單純的「多」便足以促成十神/天干/地支的質變,那便應有另一套通用的法測或標準去衡量及詮釋「多」了。
在八字學中,或許是道機寡聞,未有見識過這樣的一套法測或標準來配合食多變傷、官多變鬼的理論,「多」不「多」基本上都是大師們說了算,有些認為至少要有三粒以上,有些四粒,有些則認為還要通根透干…等等…等等
然而,幼稚園階段已教懂我們何謂「多」,二多過一,三多過二,四多過三…正在閱讀本文的大家都應該非常清楚,實際意義的多少從來都是相對而非絕對,即是會有比較對象的。比較對象可以是原先的自己,亦可以是外部的任何東西。當比較的對象是零的時候,一已經可以是「多」了。
由於理論的核心 —「多」,這個部分已含混不清,道機確實難以認同此說法,如果這個「多」又是大師們口中的秘法,那就最好讓它成為永遠的秘密吧~
食多變傷、官多變鬼還有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弊漏,其概念是建基在將十神分為吉神(星)及凶神(星),並假定了傷官、七殺、梟印是為食神、正官、正印的負面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