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校園已經廿年了,雖然記憶早就變得模糊,甚至已記不清很多同學及師長的名字,但偶爾仍會夢到在學時的種種。

最近有一晚不知怎的,忽然夢到一位離校後已沒有聯絡的男同學,不過起來後已忘卻了夢中的主要內容,只記得大家也都正在穿著那套純白的夏季校服…

 

藉這個穿越時代的夢,讓我回想起青蔥歲月的一些羞澀與荒唐事,那些旁人嗤之以鼻的驕傲與失落,我仍安放在心底裡一個永不被割捨的位置,敬這一套純白的夏季校服!~

 

舊同學呀~~舊同學們~~

你們還好嗎?~~

 

 

《盛夏》毛不易

 

那是日落時候輕輕發出的嘆息吧

昨天已經走遠了 明天該去哪啊

相框裡的那些閃閃發光的我們啊

在夏天發生的事 你忘了嗎

鐵道旁的老樹下 幾隻烏鴉

叫到嗓音沙啞 卻再沒人回答

火車呼嘯著駛過 駛過寂寞或繁華

曾經年輕的人

Read More

 

轉眼又一年了,又來到立春,又是發表新一年預測的時候,但在此之前,道機先回應某位讀者的來信,望能解開其心中騷怨。

 

2022年對於很多中國人或是(中國)香港人來說,都不是容易的一年,該讀者來信質疑,為什麼中國於2022年發生了那麼多「不如意」事,我卻只預測了「國際地位躍升,外交上會得到正面的評價與回應」的部分,其餘卻隻字未提,更說絲毫不認同我的預測。

首先感謝該位讀者的來信,感謝他/她有留意道機的文章並且願意與道機作進一步的交流。不過該讀者有如此質疑,似乎沒有細讀該文,看來沒有明白我文中「明白人」的意思。

而至於所謂的如意不如意,其實只是一種個人主觀的內在感覺,因為在同一事件底下,甲君感覺如意暢快,乙君可以悲痛萬分,人的立場與處境不同,感覺便不盡相同。更重要是,人所共知(中國)香港已「由亂入治」步入「由治及興」,並且在《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下,身為(中國)香港人,理論上應該是不會感到不如意的,更何況國家是在更偉大的領導下,國民自當然不應該會比(中國)香港人感覺更不如意了。

有鑑於此,我上年度有關國情與港情的預測已盡量不將情感部份納入發表內容,「憤怒的情緒集結後又隨即消散」已是我能預測到,並相信能合乎法理地發表的唯一一句,最後亦相當準確地反映當時的實際情況。

此之所以,我就只作了一些屬於外在客觀性質的預測,這些客觀發生的事件,如今都可以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媒體翻查。

 

以下便來回應「國際地位躍升,外交上會得到正面的評價與回應」的部分:

道機不希望給人有說教的感覺,但要理解國際事件,便不能只以一方一地的角度出發。只要不執於(中國)香港人的角度去看國際局勢發展,中國國際地位於2022年躍升其實是非常明顯的。

回看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至今,現在的中國對某些國家來說是從未如此重要過的,俄羅斯從未如此需要中國的支持,美國從未如此敵視中國。而在另一邊廂,歐盟國家表面上即使不同意中國的某些立場,但由於盟國內的眾多國家在各方面都有明顯滑落的趨勢,所以當中某些國家不願意放棄從中國取得利益,有些甚至更不顧盟國的集體意願,明言希望與中國維持友好關係並協同發展。

現今的中國無論在軍事還是經濟政策的一舉一動,都極為重大地影響世界局勢的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外交部分,莫說一年前,即使在半年前,又有誰能預想到中國會在外交政策上作出改變?現在媒體都說中國外交的作風已從過往幾年的「戰狼」外交改為「魅力」外交,習近平主席他自己也在超過兩年半未離開中國後再與其他國際領袖交流,多次出席國際外交場合,與美國、歐洲及亞洲等地十多個國家的領袖進行雙邊會晤,並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領袖峰會上發表重要談話。

中國在外交上的重新活躍,並釋出願意與各方交流對話的友善態度,多國的回應都是正面並且歡迎的,這些都是擺在枱面的事實,都是公開及可以查證的,只是有強烈既定立場的人願不願意接受而已。

Read More

 

有以八字算命術實戰若干年的人都應該知道,二元對立式的推算方法充滿缺陷(即身強用傷財官,身弱用劫比印),因此志在要學好此門學問的,都會在市場中尋覓其他方法以求突破。

我的學生中不乏曾經從別的渠道中學了五年、十年以上八字的人,有從書中、互聯網上自學的,也有從不同八字堂課、不同名師中學習的。但當我挑一些過往的個案去給他們推算來了解其背後的思考邏輯及測試水平高低時,絕少人能夠遵循一套二元對立式以外的系統去分析多個不同種類的原局八字,基本上都是根據過往的學習經驗去將各種互無關聯的方法硬套上去解拆,有些更索性憑直覺去判斷,所以推算出來的結果非常不穩定,亦無法在出現錯誤時找出錯誤的原因。而在綜合原局八字、大運及流年後的推算上,在我至今十年的教學中,還未遇過有來求學的學生能夠作二元對立式以外的系統性處理,大多在推算時已顯得一籌莫展,更遑論往後的推算結果。

 

這種情況的表面原因是學習的方法出現了問題、技巧的運用出現了問題。究其根本,實際上是對八字的原理及運作出現了認知偏差,以致無法正確理解整套算命術的內在結構,自然便無法理出一套二元對立式以外的系統來應對破解。

如正在看本文的你正正屬於這一類習者,建議你先重新思考及了解甚麼是八字,以至術數的本質。若然你不介意花時間,試看看不同時代的古人是怎樣理解及推算八字,也試想想如何回答下列問題,或許你之後會對八字有全然不一樣的看法。

 

何謂中庸?為何要追求中庸?

 

為何要判辨身強弱?身強弱的法則真的如你所認識般判辨及應用嗎?為何不同人、不同派別或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判辨方法出現?不判辨身強弱就真的不能算命嗎?

 

為何要找出用神?用神的法則真的如你所認識般判辨及應用嗎?為何不同人、不同派別或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判辨方法出現?不找出用神就真的不能算命嗎?

 

 為什麼你學了八字這麼久還是掌握不了

PS 流年是時間線上得失進退的標記,學算命而只懂算原局八字而不懂算流年,猶如在一片迷霧中只將射燈對焦在起點上,意義有多少?

你說有多少便多少吧~

 

Read More

 

 *先此聲明,我不是曼聯球迷,也不是C朗的fans,無論是從足球觀賞角度還是個人風格來說,在C朗與美斯之間,我更傾向於美斯。但在美斯之外,我更喜歡巴西的朗拿度、意大利的迪比亞路、法國的施丹,這些上一代的球員,在我心目中是無法取代的。從我喜歡球員類型的方向可以看出,我是不會喜歡上C朗的,我喜歡的都是既有出眾的能力,又能夠經得起挫折後重新振作,內心強大而不會極端自我中心的人,所以請不要將我下文支持他的言論而強行判我入「朗迷」的行列,謝謝!

 

我十多歲的時候曾經是香港體育學院足球隊的一份子,從小便有看足球比賽與踢足球的習慣,所以一直也有留意足球界的新聞與評論,適逢世界盃,今次來說一說最近足球界的我見我聞。2022年11月,足球界爆出了震驚世界球壇的新聞,五屆世界足球先生C朗拿度接受了專訪,內容談及到他上年回歸曼聯後至今的種種情況,包括兒子夭折、曼聯內部人事管理與球會日常運作的問題。這專訪之所以格外受到外界關注,除了因為C朗拿度的高知名度外,亦由於他當時仍然是曼聯的球員。

 

C朗的專訪內容於此不贅,在我來看,內容其實沒什麼特別,C朗提到的問題與外界一直猜測的基本沒什麼兩樣,他的高傲態度亦一如既往的一致。但在內容曝光後,絕大多數香港球迷對C朗的評價卻竟然是十分負面的,有很多自稱「朗迷」、「曼迷」均表達對此君極度失望,這一點才是讓我感到最詫異的。

不知為何,我不單沒有這種負面感受,反而認為這個正正就是C朗拿度,我看到的是,他在力挽狂瀾,不過今次的對象並不是他自己身處的球隊,而是他自己本人。不過香港球迷的反應的確影響了我,雖然看了10多年C朗拿度比賽(當然不是每一場),也從Netflix 看了有關他的紀錄片《我是洛迪古斯(I am Georgina)》,但畢竟還是沒有很了解他的場外新聞,我便懷疑自己是否有某些很重要的東西忽略了而不知道。於是我便去查看英語世界的評論,結果,我放輕鬆了。在這裏由我說出是不公允的,大家自行去看看便可了解到世界的另一面是如何去看待這件事。

 

究竟是什麼造成大家看法的分歧?在香港球迷的評論中,有不少人認為,無論任何情況,球員均必須絕對服從教練,必須絕對服從球會。

然而,一間球會最重要的資產往往是球員,球員的表現及價值很大程度地反映了球會的價值,但球員能否適當地表現,又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教練及球會的方針。球員可以幫助球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樣地,球會亦可以幫助球員創造更大的價值,球員與球會實際上是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關係。放於一國、一地、一間企業,球員不就是香港近來常說的「人才」嗎?香港人應該很明白才對。

足球運動越來越趨向商業化是毋庸置疑的,商業化即是要獲得盈利,然而要獲得盈利並不一定要通過勝出比賽才能達成的。自格拉沙家族收購曼聯後的經營方式一直為曼聯球迷所垢病是不爭的事實,球員買賣與教練轉換的操作都非常奇怪,為什麼近年的曼聯成為了球星墓地?如果比賽贏輸與否對經營方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一環?

明明是大多數人都看得見曼聯這間球會出現了問題,只是一直以來沒有一個擁有頂級地位,舉世知名的球員會撕破臉去搗穿這道失色的老牆罷了。

 

CR7

網上圖片:C朗拿度簽名

 

雖然我談不上喜歡C朗,但我還是非常欣賞他在足球界的貢獻,此外更佩服他為了保持身體狀態而嚴以律己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對勝利、對成為最佳球員的強烈執着。

在競技世界裏,勝出比賽能夠蓋過一切問題。對於習慣在競技場上勝利的他,以往合作的都是世上最頂尖的教練及團隊,回歸曼聯後卻發現球會現在只是徒具虛殼,無論在那一方面,要成為最佳的一人、一員、一隊已不再可能。可是他的鬥心並沒有隨着歲月及環境而被消磨,又奈何衰退中的身體已沒有時間再浪費,或許正是這種種因素的驅迫,才急着發表了在一些人眼中不顧全大局的言論,是為近月不濟的表現作推委也好,還是向世界說曼聯不值得擁有自己也罷,他做出了他認為應該要做的事。

 

2016 歐洲國家盃決賽傷出後可以站在教練區指揮隊友、兒子夭折會收到英國王室來信慰問、在社交媒體平台Instagram擁有最多關注者…等等,有他這樣的社會地位與財富還會説出心底話的還有多少人?但這個就是C朗拿度,這個才是C朗拿度,他本就是這樣的人,他本就是一個喜歡成為焦點的人,他本就是一個會經常埋怨別人的人,他有不服輸的性格,他有扭轉敗局的能力,他的性格魅力亦有此而來,以往喜歡他的人不可能看不到他的這些特點的,現在卻因為兩三個月的狀態下滑及一個專訪內容反過來討厭他、指責他,球迷呀~球迷…球迷……

這個時候接受此類訪問絕不是聰明成熟的做法,但人不會總是、總要在做聰明成熟的事,C朗不可能不知道後果的。大家都是人,都或許曾因為某些人、某些事而有盲目衝動的時刻,只是最後的選擇人不盡同而已。

 

再努力推遲的黃昏也有到來的一刻,他應該回不去曼聯了,他在嘗試拯救自己,但他卻可能成為拯救曼聯靈魂的那個男人。

Read More

 

在本篇文章開始之前,本人先表明立場,道機並不認識今屆2022年度任何一位決賽場上的參選港姐,我對她們的外型均沒有特別的好感或反感,在比賽前也沒有去詳細了解過她們的背景及新聞,只是偶爾在社交媒體上看過她們片面的消息。我並沒有看這次比賽的現場直播,而是在比賽數天後點播回看的。

 

對於選美活動,我是一直由衷佩服參加的女士們,既要在鏡頭前以泳裝展現胴體及即時回應司儀的提問,又要在鏡頭後面對不相識的人指指點點,困難與壓力之大,非一般人可以應付,可想而知背後需要何等強大的勇氣與決心去參賽。你看台下社會經驗豐富的評判們在面對司儀的提問時也不是每位都能夠對答如流,便知道台上的表演對一位年青少女是多大的挑戰,如果我是台上其中一名參賽者,想必然口顫腳抖,腦子空空,發揮最少打個六折。

 

儘管我們每個人的審美觀與價值觀都或有不同,但有一點肯定的是,她們每位參賽者都踏實地面對內心的渴求,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底下盡努力去實踐自己所認同的事,單以這點來看,就足夠值得尊重。藉此祝願每位為理想奮鬥的人皆能獲得相應的報酬~

 

回説本題,為什麼特地去回看這次選美比賽?其實最主要原因是有位學生問道機,為什麼冠軍的眼神看上去不太有「神」,但卻能奪得冠軍?

為了要確認她的問題,亦為免自己忽略了某些東西而妄下判斷,我回看了整場比賽。最後我給出的回應是,下面兩條link,並說會有此文作補充~

 

- 你不知道的相學(下)

- 面相撰文

 

我在「你不知道的相學(下)」提到,相學經典《神相鐵關刀》早已指出「神從何處得,不徒眼中認」,並在內文寫出自己對眼神的看法:

…眼神強的最大特點是其人對自己某方面有強烈的自信,或某些原因如特別的際遇、家庭背景、成長經歷等令他擁有強烈的自信,但實際上,有自信並不代表真的有過人的能力,只是其人自信自己有過人的能力而已。這類人較勇於挑戰困難,亦較勇於嘗試新事物,所以成功的機會便較一般人多,但習相者需要明白,能否取得成功,以及成功程度的大小與眼神強弱無必然關係,很多在社會上「富貴福壽」或在不同界別取得大成功的人士根本並不具有「視如人畏」的眼神,因為社會地位和個人富貴,除了自身奮鬥爭取,還可以透過別人賦予而獲取的。…」

 

説到賽果,雖然我不太認同最後五強的人選,但三甲的排名我認為是合乎情理的。單以比賽時的眼神論,冠軍林鈺洧小姐的眼神與亞軍許子萱小姐相比明顯是偏弱的,即使與今屆其他大部分佳麗比較,亦顯得不夠飽滿光彩,而與歷屆冠軍相比,更顯綿弱,從這點可以看出她缺乏堅定的內在自信。以獲獎一刻她難以置信的表情來看,我是真心相信她是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奪得冠軍,但或許正是這個原因,她在台上的神態遠較負上大熱門之名的許小姐輕鬆得多,舉手投足更覺自然,更能釋出女性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她鼻上有曲折而偏闊大的鼻形反映她固執的性格,配合她的眼神,即使遇事時信心不足,只要心底認為應該要做的事,便會一意孤行。而由於眼神的不足,作事易三分鐘熱度,容易受他人影響,亦容易出現作出決定後又後悔的情況。不過凡事兩面睇,如果鼻上有曲折而闊大配上眼神強,這種人即使明知自己錯,亦會堅持錯到底,做事將會更為極端,運氣好時可以很好,運氣壞時則可以非常壞。在此次比賽之後,我相信她的眼神會逐漸轉強。

林鈺洧

圖片來源:misshk.tvb.com

 

至於奪得亞軍的許子萱小姐,她的眼神已經反映了她傲視同儕的自信,這種眼神最易發現在年青一輩的成功者中,不過相信是緊張的關係,她的眼神在比賽中時強時弱,相當不穩定。

在談論許小姐的部份,我反而想提及她的表現多於她的面相。在眾多佳麗中,她的對答與談吐,我個人是最欣賞的,她的答辯方式與香港一般年青少女有著明顯的分別,答案簡單直接,條理清晰而又不失答題前後時的禮貌。在泳衣環節的答問中,充分顯示她對評判們的了解,她撮要了評判的長處及擅長領域並有條不紊地概述出來,這是事前準備充足及綜合能力的表現。在這方面她絕對是歷屆中最優秀的一群,近屆港姐中我還有印象的,亦只有

Read More

 

 人與人的相遇是很奇妙的,

什麼時候會有什麼人出現在生活中,什麼人會在什麼時候離開,

似是隨機的偶然,

又像是某種特定的編排。

 

《出現又離開》— 梁博

 

我和你 本應該 
各自好 各自壞 
各自生活的自在 
毫無關聯的存在 
直到你 出現在 
我眼中 躲不開 
我也佔領你的心海 
充實著你的空白 

Read More

蘇東坡一生創作了大量而且題材廣闊的文學作品,歷朝歷代對他個人,以及他的作品都有相當豐富的研讀,所以我們不難去認識,甚至去了解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著力即差」是蘇東坡生前的最後一句說話,因此很多人認為此句別具意義,更有說法這是蘇東坡對人生的終極領悟。大家大致的解釋是:太努力,太用力地做事反而容易有差錯,所以做人要隨緣、隨遇而安。

 

有以上的理解,主要是以人生仕途成敗的結果論作為出發點,並著眼在蘇東坡不斷走下坡的官宦生涯,認為他以此句總結自己在官場中的體驗來比喻人生。

觀乎蘇東坡一生的起落,如單憑「著力即差」這四個字去理解的話,表面上的意思的確大概如此。不過假若道機也是如此理解,自不會特地去拾人牙慧來發表這篇文章。

本文亦如以往一眾解讀一樣,本人的理解與各家的看法有著明顯的落差,認同與否則留待讀者們的仁智了。

 

要理解「著力即差」的真正意思,首要先看此句的出處。網上搜得多個地方如《東波紀年錄》、《清波雜誌》、《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等都有相近的記載,由於當中並未發現意義上的分歧,所以我也沒有考證,相信應該沒有什麼異議,大致的記載如下:

 

琳叩耳大聲曰:「端明宜勿忘(西方)。」

公曰:「西方不無,但個裏著力不得。」

錢世雄曰:「至此更須著力。」

答曰:「著力即差。」

 

-僧友維琳方丈

錢世雄-詩友,常州詩人

 

這段記述了蘇東坡在彌留之際時回應維琳及錢世雄的對話,先是維琳提醒蘇東坡不要忘記西方極樂世界,蘇東坡則回應他,自己知道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但不是使力就能到達。之後錢世雄督促蘇東坡,現在這個地步更需加把勁,蘇東坡作出最後的回應:「著力即差」。之後這位絕世大文豪便溘然而逝。

 

這段簡短的對話看似簡單,但一般人去解讀,幾乎可以肯定會出現誤差,因為這不是智慧高低的問題,而是知識範疇的問題。

主要原因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當時的語境、人物身份及其人生經歷才能明白整段對話的真正意思,而當中有兩個重點正是關鍵所在。

 

第一這裏有位身份非常特殊的人物-和尚,為什麼維琳提醒蘇東坡勿忘西方?

Read More